部编版九年下语文新教材文言诗文部分全新对照整理
绿色公益平台 助力学子成才
小编微信:56045608
部编版九年下语文新教材文言诗文部分全新对照整理
经对照最新电子教材,吐血校对编辑!
9.鱼我所欲也(1)
孟子(战国)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2)也。死亦我所恶(3),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4)有所不辟(5)也。如使(6)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7)?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8)贤者有是心(9)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10)耳。
一箪(11)食,一豆(12)羹(13),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14),行道之人弗受;蹴(15)尔而与之,乞人不屑(16)也。万钟(17)则不辩(18)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9)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乡为身死而不受(2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23)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4)。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圣,和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成他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
(2)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 恶:讨厌、憎恨。
(4)患:祸患,灾难。
(5) 辟:同“避”,躲避。
(6)如使:假如,假使。
(7)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8) 非独:不仅,不只是。
(9) 是心:这种心。
(10) 丧:丧失。
(11)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1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13)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14)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做后缀。
(15) 蹴:踩踏。
(16)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7)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8)辩:同“辨”,辨别。
(19)何加:有什么益处。
(20)奉:侍奉。
(2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23)已:停止,放弃。
(24)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0.唐雎(1)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2)使人谓安陵君(3)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4)安陵,安陵君其(5)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6),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7)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8),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9)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10)怒,谓唐雎曰:“公(11)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12)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3)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4),以头抢(15)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16)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17);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8);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9)。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0),与臣而将四矣(2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22),今日是也。”挺(23)剑而起。
秦王色挠(24),长跪而谢之(25)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26)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27)以有先生也。”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jū),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2)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3)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4)易:交换。
(5)其:表示祈使语气。
(6)加惠:给予恩惠。
(7)错意:在意。错,同“措”。
(8)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9)岂直:何况只是。
(10)怫然:愤怒的样子。
(11)公:对人的敬称。
(12)浮尸:横尸在地。
(13)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4)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15)抢,碰,撞。
(16)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7)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8)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19)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同“苍”。
(20)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21)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2)缟(gǎo)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23)挺:拔。
(24)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
(25)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26)谕:,明白,懂得。
(27)徒:只,仅仅。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1.送东阳马生序(1)
宋 濂(明)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2)书以观,每假借(3)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录毕,走(5)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7)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趋(10)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1)。先达德隆望尊(12),门人弟子填(13)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5),俯身倾耳以请(16);或遇其叱咄(17),色愈恭,礼愈至(18),不敢出一言以复(19);俟(20)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21)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2)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3)而不知。至舍(24),四支僵劲(25)不能动,媵人(26)持汤沃灌(2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8)。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9),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30),戴朱缨(31)宝饰之帽,腰(32)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3),烨然(34)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35)处其间,略无慕艳(36)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38),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39),而承天子之宠光(40),缀(41)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42),四海亦谬称其氏名(43),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44),县官(45)日有廪稍(46)之供,父母岁有裘葛(47)之遗(48),无冻馁(49)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50)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51)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52)甚称其贤。余朝京师(53),生以乡人子谒(54)余,撰长书以为贽(55),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56)。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57)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58)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1) 选自《宋濂全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2) 致:得到。
(3) 假借:借。
(4)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5) 走:跑。
(6) 逾越:超过约定期限。
(7) 以是:因此。
(8) 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
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来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岁。
(9) 硕师:学识渊博的老师。
(10)趋:疾走,跑。
(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
(1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3)填:挤满。
(14)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1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6)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17)叱咄:训斥,呵责。
(18)至:周到。
(19)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20)俟:等待。
(2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2)穷冬:深冬,隆冬。穷,极。
(23)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4)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5)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支,同“肢”。
(26)媵人:侍婢。这里指旅社中的仆役。
(27)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汤,热水。沃,浇。
(28)和:暖。
(29)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
(30)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31)缨:系帽的带子。
(32)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3)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4)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5)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
(36)慕艳,羡慕。
(3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38)耄老:年老。
(39)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40)宠光:恩宠光耀。
(41)缀:跟随。
(42)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43)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
(44)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45)县官:这里指朝廷。
(46)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47)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48)遗:给予,赠送。
(49)馁:饥饿。
(50)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51)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52)流辈:同辈。
(53)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54)谒:拜见。
(55)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初次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56)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57)诋:诋毁,毁谤。
(58)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0.曹刿论战(1)
《左传》
十年(2)春,齐师(3)伐我(4)。公(5)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6)谋之,又何间(7)焉?”刿曰:“肉食者鄙(8),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10),必以分人(11)。”对(12)曰:“小惠未遍(13),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4),弗敢加(15)也,必以信(16)。”对曰:“小信未孚(17),神弗福(18)也。”公曰:“小大之狱(19),虽不能察(20),必以情(21)。”对曰:“忠之属也(22)。可以一战(23)。战则请从(24)。”
公与之乘(25),战于长勺。公将鼓之(26)。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7)。公将驰(28)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9),登轼而望之(3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31),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32)。一鼓作气(33),再(34)而衰,三而竭(35)。彼竭我盈(36),故克之。夫大国,难测(37)也,惧有伏(38)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9),故逐之。”
【注释】
(1)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3)师:军队。
(4)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5) 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
(6)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7) 间:参与。
(8)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
(11)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2)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3)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15)加:虚夸,夸大。
(16)信:实情。
(17)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18)福:赐福,保佑。
(19)狱:指诉讼事件。
(20)察:明察。
(21)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22)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23)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4)从:跟随。
(25)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6)鼓之:击鼓进军。
(27)败绩:大败。
(28)驰:驱车追赶。
(29)下视其辙: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0)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1)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2)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3)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作,鼓起。
(34)再:第二次。
(35)竭:(士气)枯竭。
(36)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7)测:推测,估计。
(38)伏:埋伏。
(39)靡:倒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
《战国策》
邹忌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丽(4)。朝服衣冠(5),窥镜(6),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7)?”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8),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9),徐公来,孰(10)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12)者,私(13)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15)左右(16)莫(17)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18)莫不有求于王。由是观之,王之蔽(19)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21),闻(22)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23)而间进(24);期年(25)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7)。
【注释】
(1)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相传由西汉刘向编撰。国别体。
(2) 修:长,这里指身高。
(3)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4) 昳丽:光艳美丽。
(5)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6) 窥镜:照镜子。
(7)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8) 旦日:第二天。
(9) 明日:次日,第二天。
(10)孰:同“熟”,仔细。
(11)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12)美我:认为我美。
(13)私:偏爱。
(14)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5)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16)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17)莫:没有谁。
(18)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9)蔽:受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0)面刺:当面指责。
(21)谤讥于市朝:在公共场所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2)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3) 时时:常常,不时。
(24)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5)期年:满一年。
(26)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27)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2.出师表(1)
诸葛亮
先帝(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4)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5),忠志之士忘身于外(6)者,盖追(7)先帝之殊遇(8),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9),以光(10)先帝遗德,恢弘(11)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2),引喻失义(13),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14),俱为一体,陟罚臧否(15),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16)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17)论其刑(18)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20)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21)等,此皆良实(22),志虑忠纯(23),是以先帝简拔(24)以遗陛下。愚(25)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26)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7),有所广益(28)。
将军向宠(29),性行淑均(30),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2)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33)所以(34)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35)于桓、灵(36)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37),此悉贞良死节(38)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39)于南阳(4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41)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42),猥(43)自枉屈(4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45),遂许先帝以驱驰(46)。后值倾覆(4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48)二十有一年(49)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50)也。受命以来,夙夜(51)忧叹,恐托付不效(52),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3),深入不毛(54)。今南方已定(55),兵甲已足,当奖(56)率三军,北定中原,庶(57)竭驽钝(58),攘除(59)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61),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2),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63)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6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65),以彰其咎(6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67),察纳雅言(68),深追先帝遗诏(69)。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70),不知所言。
【注释】
(1)选自《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忠武侯。
(2)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
(3)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4)秋:时候。
(5)内:朝廷。
(6)外:这里指疆场。
(7)追:追念。
(8)殊遇:厚遇。
(9)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10)光:发扬光大。
(11)恢弘:发扬,扩展。
(1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1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 失义:不合道理。
(14)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1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异同,这里指不同。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17)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18)刑:罚。
(19)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20)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21)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22)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3)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
(24)简拔:选拔。
(25)愚:我,谦称。
(26)咨:询问。
(27)必能裨补缺漏:一定能够弥补缺失。阙漏,缺失疏漏。
(28)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29)向宠:蜀将。
(30)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公正。淑,善。均,公正,公平。
(31)督:武官名,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行阵:行伍,部队。
(33)先汉:即西汉。后文“后汉”,即东汉。
(34)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35)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36)桓、灵:桓帝刘志(147-167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在位),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37)尚书、长史、参军:古代官职名。
(38)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9)躬耕:亲自耕种。躬,亲自。
(40)南阳:东汉郡名。
(41)闻达:有名望,显贵。
(42)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43)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44)枉屈:屈尊就卑。
(45)感激:感奋激发。
(46)驱驰:奔走效劳。
(47)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48)尔来:自那时以来。
(49)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
(50)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51)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52)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53)五月渡泸:五月强渡泸水。
(54)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55)南方已定:指225年,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56)奖:劝勉,鼓励。
(57)庶:表示期望。
(58)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59)攘除:排除,铲除。
(60)旧都:原来的都城。即东汉都城洛阳。
(61)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考虑得失。损,减少。益,增加。
(62)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63)告:祭告。
(64)兴德之言:发扬皇上盛德的话。
(65)慢:怠慢,疏忽。
(66)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公布。
(67)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办法。诹,询问。
(68)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69)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70)涕零:流泪,落泪。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章综合在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回味语文 ID:huiweiyuwen
【回味语文】
绿色公益平台。助力学子成才。
投稿邮箱:qq56045608
商务合作 微信:56045608
回味语文
☞可能对你有用
点击下面蓝色标题进入相应链接
【重磅原创】2018鞍山中考作文考题新鲜出炉,审题指导和下水文